中国矿业大学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则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学校在“十一五”期间确立的“两服务、两面向”办学定位(即服务江苏、服务行业,面向中国、面向世界),2008年9月,在德前总理施罗德的建议下,学校联合徐州市人民政府与德国有关的高校、企业等共建了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几年来,学校依托此平台,不断加强同德国的科技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近日,教育部网站以《中国矿业大学依托中德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中德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情况。
附:
中国矿业大学依托中德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历来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则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就确立了“两服务、两面向”的办学定位(即服务江苏、服务行业,面向中国、面向世界)。2008年9月,在德前总理施罗德的建议下,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徐州市人民政府与德国有关的高校、企业等共建了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几年来,中国矿业大学依托此平台,不断加强同德国的科技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2011年4月6日,中德中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德国奥尔登堡召开,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奥尔登堡市市长施瓦德纳、徐州市副市长张赴宁,以及中德两国相关企业和德方高校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在会上作了工作汇报。会议商讨了2011年中德中心工作计划,对学校在下一步工作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明确。中德中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掀开了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州市人民政府与德国相关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合作的新篇章。
一、推动中德科学技术合作不断深化
成立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协助徐州市政府积极开展对德招商、引资引智工作,深入对德科技、教育、产业合作,为徐州市主导产业升级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
——徐州市城北采煤塌陷地治理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徐州城北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北莱恩-威斯特法伦州共同签署的“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框架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德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自2010年5月,学校就组织校内有关教授到塌陷地实地考察,并及时向市政府提交了《中德合作徐州城北矿区塌陷地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建议书》。在德专家实地考察后,又组建了水文地质、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规划和水利等专业的专家小组配合德方专家开展工作,现场选定监测点,共同制定了为期一年的监测计划。同时,根据要求,初步确定了三个浅层地下水观测孔位置,参照德方专家的意见,编写了《徐州城北矿区塌陷地测量技术设计书》和《中德生态九里示范区基地浅层地下水观测孔设计方案》,向市政府提交了实施方案,并计划在今年四月开始施工。项目施工后,将通过水系治理、湿地修复和景观重塑等综合环境治理,使城北塌陷地等无人居住区转为建设用地,逐步发展为集旅游休闲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区域
2010年3月20日,原江苏省省长、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中国矿业大学调研期间,高度赞扬中国矿业大学在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项目中所做的工作。
——RWE电力公司的中国CDM(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进展顺利。2008年9月,中心与德国最大的能源电力公司RWE签署了煤层气研究开发协议,为其在中国的CDM项目提供煤层气资源评估,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以及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2009年1月22日,德国RWE公司气候保护中国有限公司菲尔德曼执行经理来校签署了“组建煤层气合作开发研究中心”框架协议。项目实施以来,学校组织专家会同德方一起共参与了在新疆、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十余个CDM项目的考察,并为这些项目出具了相关的可行性报告书。其中山西王坡低浓度煤矿瓦斯利用项目正在接受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理事会的第三方核查,宁夏汝箕沟和乌兰的煤层气利用项目已进入最后注册阶段。注册成功,将会极大帮助煤矿利用煤矿衍生的瓦斯进行发电,并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深化了在徐企业与德国企业的项目合作
经过几年的工作,徐矿集团、徐工集团、中能硅业集团等在徐大型企业在节能减排项目、城市物流规划、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和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等方面与德国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
——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项目合作得到突破。2010年,徐州经贸代表团在德访问期间,与鲁尔集团就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2010年7月,学校作为主要单位参与成立了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半年时间的建设,感知矿山示范工程的技术方案已通过国家安全总局专家审议。这是目前国际上通过的第一个感知矿山技术方案。2011年6月,将在徐州夹河煤矿建立起第一个感知矿山示范基地。到2013年6月,感知矿山技术将在全国煤矿推广。下一步,学校正努力把该工程研究中心上升到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加大与德方有关机构在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项目上的合作。
——清洁能源技术得到大力发展。2010年初,学校成立了低碳能源研究院,并依托此研究所与徐矿集团联合申请“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封存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目前已经和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高校、科研机构、大型能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今年学校顺利参与了中美清洁能源技术联盟合作项目时,实验室经过申请参与了中方9个课题中2项(即CO2燃烧后捕集关键技术、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两项),有力提升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一起在能源技术领域合作攻关的能力。
三、协助地方政府实施“赴德研修生项目”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协助下,徐州市政府推动实施了“赴德研修生项目”。徐州市政府从政府机关各单位、相关企业和高校选拔学院,赴德进行为期一年的海外实习,主要学习德国在精密制造、太阳能产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目前,首批12名赴德研修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回国。第二批学员也已选拔完毕,学校正协助对他们进行语言培训,将于今年5月赴德研修。目前,徐州市政府已把该项目作为全面开展对德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巩固对德交流成果、突破欧盟招商的重要举措。
四、组建中德学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2009年10月12日,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德国经济技术部部长卡尔?谢尔多共同见证下,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了共建中德学院的协议。中德学院采取“2+2”培养模式,前两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完成德语培训、公共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赴德国合作高校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及论文答辩,经考核合格并符合双方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由中德高校分别授予学士学位。首批69名本科生同学已经到院学习。
为进一步拓宽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2010年学校投资700万元对中德中心大楼进行了整体改造和装修,从教育部争取到千万元用于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同时建立了“中国矿业大学节能减排大学生训练中心”,极大拓展了中德中心的职能,改善了中德中心的研究条件、实验环境,而且大大丰富了中德中心的人力资源,大大增强了中德中心的吸引力。